一、 電子發票應傳輸至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存證資訊範圍及時限重點一次看!
自114年1月1日起,營業人開立、傳輸電子發票,未依規定時限傳輸或未據實將開立電子發票與相關必要資訊及買受人載具識別資訊傳輸至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存證,經查獲除通知限期補正外,並得處新臺幣1,500元以上15,000元以下罰鍰。
以下檢附稅務違章案件裁罰金額或倍數參考表:
113/11/21修正公布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四十八條之二規定部分修正規定;自114/1/1施行。
二、 營利事業支付國外佣金,請留意三類受款對象不能列報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2條規定,營利事業列報國外佣金支出,除應檢附合約、匯款證明及提供具居間仲介事實之相關證明文件供國稅局核實認定外,尚須注意以下列對象為受款人者,將不得列報佣金支出:
一、出口廠商或其員工。
二、國外經銷商。
三、直接向出口廠商進貨之國外其他廠商,但代理商或代銷商不在此限。
舉例說明,甲公司111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佣金支出3,000萬元,甲公司主張係支付國外A公司之佣金,甲公司雖提示載有佣金給付條款之合約、結匯證明及商業發票等文件,惟經查A公司為直接自甲公司進貨之廠商,且非屬代理商或代銷商,又甲公司未能提出居間仲介事實之證明文件,核與前開規定不符,該局剔除佣金支出3,000萬元並補徵稅額600萬元。
提醒營利事業認列國外佣金支出時,應注意支付對象規定,並妥善保存交易相關原始憑證及居間仲介事實證明,以免遭剔除補稅。
如仍有不明之處,可至北區國稅局網站(https://www.ntbna.gov.tw)查詢相關法令或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
三、 營利事業CFC選案即將展開,請留意4大查核重點
近期將對轄區內112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件,進行受控外國企業(下稱CFC)選案查核,請營利事業自行檢視申報內容,如有短漏報CFC投資收益情事者,請儘速自動補報及補繳稅款。
進一步說明,營利事業CFC選案查核作業,將對四大態樣案件加強查核:
一、 營利事業及其關係人直接或間接持有境外低稅負國家或地區關係企業之股份或資本額合計達50%或對該低稅負區關係企業具有控制能力,符合CFC構成要件,應申報而未申報CFC投資收益案件。
二、 營利事業已申報CFC符合豁免規定案件,其CFC是否符合實質營運活動構成要件及CFC當年度盈餘是否符合微量盈餘豁免門檻。
三、 營利事業已申報CFC當年度虧損案件,其虧損之計算是否正確。
四、 營利事業已申報CFC投資收益案件,其CFC當年度盈餘及投資收益計算是否正確。
特別提醒,營利事業於稽徵機關選案查核前,如有未依規定申報或短漏報CFC投資收益者,請主動向所轄稽徵機關辦理申報並補繳所漏稅款,以免受罰。
如仍有不明瞭之處,可至北區國稅局網站(https://www.ntbna.gov.tw)查詢相關法令或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
四、 經營實體店面有新增網路銷售業務應辦理變更稅籍登記,並於網頁登載詳細營業資訊
營業人經營實體店面已辦妥稅籍登記,但新增網路銷售業務是否需要重新申請或變更稅籍登記?
稅籍登記規則已於112年1月1日起修正實施,「網域名稱、網路位址及會員帳號」如同實體店面營業人之營業地址,屬重要資訊且已納入稅籍應登記事項。已完成稅籍登記營業人,有利用自有或他人網路平臺、行動裝置應用程式(APP)或其他電子及網路方式銷售貨物或勞務情形,應主動向主管稽徵機關申請變更稅籍登記事項,增列上開網路銷售應登記事項,並於網路銷售頁面及相關應用軟體或程式之明顯位置,詳細登載「營業人名稱」及「統一編號」,以利消費者辨識營業人資訊,保障消費者權益。
舉例說明,王小姐原本經營實體服飾店,並已辦理稅籍登記,為了拓展客源,想要新增網路銷售業務,則王小姐應填具變更登記申請書,向國稅局申請變更「網域名稱、網路位址及會員帳號」等網路銷售應登記事項,並應於銷售網頁及行動裝置應用程式(APP)明顯位置清楚揭露營業人名稱及統一編號,以利消費者辨識,提升交易資訊透明度。
提醒已辦理稅籍登記之實體店面營業人,若有新增網路銷售業務,應依規定辦理變更稅籍登記,以免受罰。
如有疑義,可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也可以至高雄國稅局網站(https://www.ntbk.gov.tw)利用國稅智慧客服-「國稅小幫手」查詢。
五、公司以盈餘進行實質投資達100萬元,得列為未分配盈餘減除項目
為鼓勵營利事業以盈餘進行實質投資,依據產業創新條例第23條之3及「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實質投資適用未分配盈餘減除及申請退稅辦法」規定,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自辦理107年度未分配盈餘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起,因經營本業或附屬業務所需,於當年度盈餘發生年度之次年起3年內,以該盈餘興建或購置供自行生產或營業用之建築物、軟硬體設備或技術,實際支出金額之合計數達新臺幣(下同)100萬元,該投資金額得列為當年度未分配盈餘之減除項目。
具體說明,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以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其實際支出金額合計達100萬元,其實質投資之「投資日」及「支付日」必須均符合於盈餘發生年度之次年起3年內完成,得列於未分配盈餘之減除項目,於申報後始完成投資者,應於完成投資之日起1年內,依規定格式填報及檢附相關證明文件(如取具統一發票、進口報單等原始憑證及該期間付款證明等)送所在地稅捐稽徵機關審查。
舉例說明,A公司111年度有未分配盈餘500萬元,於112年度訂購機器設備2台,供自行生產使用,112年7月10日支付訂金90萬元,113年8月1日交貨並支付尾款210萬元,因實際支出金額合計達100萬元,且支付日及交貨日均於111年度未分配盈餘發生年度之次年起3年內【即112至114年度】完成,A公司得依產業創新條例第23條之3規定,將上開購買供自行生產使用機器設備的支出金額共300萬元,列為111年度未分配盈餘之減除項目。另因機器設備實際交貨日係於111年度未分配盈餘申報日後完成,A公司應於完成投資之日起1年內【即113年8月1日至114年7月31日】申請更正111年度未分配盈餘申報書。
如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或至高雄國稅局網站(https://www.ntbk.gov.tw)利用國稅智慧客服「國稅小幫手」線上查詢。
六、產製酒品販賣應經核准及登記,以免遭補稅處罰
隨著民眾對於手工釀造酒品的興趣日益增加,自釀酒品風氣逐漸盛行,但如將私釀酒品用以販賣,不僅違法,也會影響合法業者的經營,釀酒過程中若未遵循衛生標準,甚至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國稅局近期會同主管機關查獲私釀酒販售案件,依據菸酒稅法對違規業者進行處罰,以維護市場秩序及民眾健康。
依菸酒管理法及相關法令規定,私釀酒品每戶合計未逾100公升且僅供自用者不予處罰外,如未經合法許可逕將自製酒品對外販售者,將處罰鍰。
又依菸酒稅法第8條、第9條及第12條規定,產製及出廠應課徵菸酒稅產品(如啤酒、料理米酒等),產製廠商除應依菸酒管理法有關規定,取得許可執照外,並應於產製前先向工廠所在地國稅局辦理廠商登記及產品登記,並於產製出廠之次月15日以前向國稅局辦理申報並繳納應納稅款。
進一步說明,近日查獲某業者為了吸引顧客,除在商店內販售合法酒品外,並陳列販售私自釀造酒品,經調查販賣私釀酒品事實明確,未依規定向國稅局申報及繳納相關稅款,違反菸酒稅法規定,經補徵稅款並裁處罰鍰4萬餘元。
呼籲民眾如欲釀酒販售,應依照菸酒管理法及菸酒稅法規定,於釀造前申請許可執照、廠商及產品登記,並遵守相關規範,以免觸法受罰,凡在未經檢舉及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自動向工廠所在地稅捐稽徵機關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及加計利息,可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免予處罰。
產製廠商如對菸酒稅相關作業規定有疑問,可至財政部稅務入口網(https://www.etax.nat.gov.tw)查詢或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