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營業人注意銷售貨物或勞務要誠實開立統一發票,國稅局將不定期派員稽查
為維護租稅公平,遏止營業人短漏開統一發票逃漏營業稅,國稅局即日起將不定期派員稽查轄內營業人統一發票開立情形,針對屢遭檢舉、申報銷售額偏低,有短漏開統一發票紀錄及發票開立異常之營業人,列為優先稽查對象。
依據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32條規定,除營業性質特殊及小規模營業人,得掣發普通收據,免用統一發票外,營業人銷售貨物或勞務,應依法開立統一發票。如經查獲漏開統一發票或短開銷售額者,依同法第52條規定,應按所漏稅額處5倍以下罰鍰,1年內經查獲達3次者,並停止其營業。
提醒您,營業人無論於實體店面或者透過網路銷售貨物或勞務,均應主動開立統一發票給消費者,以免因疏忽而受罰。
二、 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以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列為未分配盈餘減除項目,應注意投資日及支付日年度
為促進營利事業以盈餘進行實質投資,依據產業創新條例第23條之3規定,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自辦理107年度未分配盈餘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起,因經營本業或附屬業務所需,於當年度盈餘發生年度之次年起3年內,以該盈餘興建或購置供自行生產或營業用之建築物、軟硬體設備或技術,實際支出金額之合計數達新臺幣(下同)100萬元,該投資金額得列為當年度未分配盈餘之減除項目。
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以盈餘進行實質投資,依「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實質投資適用未分配盈餘減除及申請退稅辦法」規定,其實質投資之「投資日」及「支付日」必須均符合於盈餘發生年度之次年起3年內完成,並於辦理未分配盈餘申報時,依規定格式填報及檢附相關證明文件送所在地稅捐稽徵機關審查;前述投資日之認定如下:
1、向他人購買建築物,以完成所有權登記日期為準;無須辦理所有權登記者,以受領日期為準;自行或委託他人興建建築物,以建設主管機關核發使用執照日期為準;無須核發使用執照者,以建築相關證明文件載明之完工日期為準。
2、購置軟硬體設備,以交貨日為準;購置技術,以取得日期為準。
3、自行或委託他人興建建築物或購置軟硬體設備,屬分期興建或分批交貨,以各期興建完成驗收日期或各批設備交貨日期為準。
舉例說明,甲公司109年度未分配盈餘申報,列報依產業創新條例第23條之3規定實質投資減除金額6,000萬元,經核相關明細、合約、統一發票、驗收單、付款紀錄及財產目錄等資料,發現其中購置機器設備3,000萬元之款項,交貨日(即投資日)雖為110年度,惟係於109年度支付,依前揭辦法規定,不得列為109年度未分配盈餘之減除項目,予以剔除補稅。
提醒您,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如於辦理未分配盈餘申報後始完成投資者,應於完成投資日起1年內,依規定填具更正後申報書及檢附相關證明文件向所在地稅捐稽徵機關申請重新計算未分配盈餘,退還溢繳稅款。
三、 個人出售未上市、未上櫃且未登錄興櫃股票之所得要申報課稅
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12條規定,個人交易未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未在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公司所發行或私募之股票、新股權利證書、股款繳納憑證及表明其權利之證書(下稱未上市櫃股票),其所得應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課稅,提醒留意,以免因短漏報而遭補稅處罰。
舉例說明,甲以每股23元購買A公司未上市櫃股票33萬餘股,110年間以每股成交金額49.45元出售,惟甲君未將該筆所得計入110年度個人基本所得額並申報。案經查獲核定基本所得額為872萬餘元,補徵稅額46萬餘元,另依該條例第15條第2項規定,裁處罰鍰36萬餘元。
提醒您,納稅義務人如有漏未申報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之情事,在未經檢舉、未經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自動向稅捐稽徵機關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者,可適用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免予處罰。
四、 申報退職所得勿重複減除定額免稅的金額
個人領取的退職所得,扣繳單位所開立的扣繳憑單給付總額已經減除所得稅法規定的定額免稅金額,於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勿再重複減除,以免造成漏報所得。
依財政部公告111年度~112年度計算退職所得定額免稅的金額:
(一)一次領取退職所得者,如領取總額在新臺幣(下同)188,000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之金額以下者,所得額為0;如超過188,000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之金額,未達377,000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之金額部分,以其半數為所得額;如超過 377,000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之金額部分,全數為所得額。
(二)分期領取退職所得者,以全年領取總額,減除814,000元後之餘額為所得額。
稅局指出,日前查獲轄內甲君辦理111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自行按扣繳憑單所載的給付總額800萬元再減除上揭定額免稅金額後,誤列報退職所得為165萬元〔(800萬元-18.8萬×25年)×1/2〕,經該局依扣繳憑單給付總額核定退職所得為800萬元,補徵稅額並處以罰鍰。
提醒您,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納稅義務人在未經檢舉、未經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自動向稅捐稽徵機關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可加計利息免予處罰。個人如領有退職所得,請確實依據相關規定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以免被查獲而遭補稅處罰。
五、 符合條件之扣繳義務人申請核定境外電商適用淨利率及境內利潤貢獻程度,留意四要件
隨著網路交易興起,跨境電子勞務交易熱絡,境外電商取得我國來源收入得自行或授權代理人事先申請核定淨利率及境內利潤貢獻程度,使我國營利事業(扣繳義務人)得據以計算所得額及扣繳稅款,惟實務上部分境外電商於合約約定由國內營利事業負擔該筆所得之扣繳稅款,或未授權國內營利事業代理申請核定淨利率及境內利潤貢獻程度,或未告知國內營利事業淨利率及境內利潤貢獻程度申請核定之結果,致扣繳義務人仍須按給付額依規定扣繳率扣繳稅款,造成資金積壓情形。
為使國內營利事業合理計算給付境外電商所得之扣繳稅款,減少事後申請退稅作業及減輕國內營利事業租稅負擔,財政部於110年12月16日發布台財稅字第11000061700號令併同修訂相關作業要點,新增扣繳義務人可提示其實際負擔該我國來源收入應扣繳稅款之相關證明文件者,得事前向稽徵機關申請核定該外國營利事業適用之淨利率及境內利潤貢獻程度,並據以計算所得額及扣繳稅款,該局特別整理相關重點如下:
一、申請主體:實際負擔扣繳稅款之扣繳義務人。
二、受理機關:扣繳義務人所在地國稅局。
三、申請類型:申請核定淨利率及境內利潤貢獻程度。
四、應備文件:扣繳義務人實際負擔應扣繳稅款之相關證明文件、合約、外國營利事業主要營業項目、營業內容及境內外交易流程說明。
六、 營利事業出售不動產所得歸屬年度,原則上以所有權移轉登記日為準,籲請營利事業應注意所得歸屬年度,以免補稅受罰
營利事業出售不動產,收入應歸屬那個年度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是簽約日年度?收款日年度?還是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日年度?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規定,營利事業出售不動產,其所得歸屬年度之認定,應以所有權移轉登記日期為準,但所有權未移轉登記予買受人以前,已實際交付者,應以實際交付日期為準。
稅局說明,日前查核某建設公司110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發現該公司當年度出售建案中有2戶房地交易未列入申報 ,該公司主張因買方之銀行借款延遲貸放,房地尾款於111年1月才交付,是實際交付日期在111年度,故未將該2筆房地銷售收入列報於110年度。惟經查核,該公司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日期分別為110年12月9日及同年12月27日,因此,該建設公司出售不動產之所得應歸屬於110年度,而非實際收取價金之111年度,是除依法補徵該公司營利事業所得稅外,並處以所漏稅額2倍以下之罰鍰。
提醒您,依所得稅法規定,營利事業會計基礎係採權責發生制,所以在會計期間內已確定發生的收入及費用,無論有無現金收付,都要依法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當出售不動產之簽約日、所有權移轉登記日、價金實際交付日分屬不同年度時,應注意所得歸屬年度之規定,避免因一時疏忽遭受補稅處罰。
七、 免稅額及扣除額等
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項減免扣除,依下列規定計算:
一、申免稅額:
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合於下列規定之扶養親屬,每人各可減92,000元,年滿70歲之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暨受扶養直系尊親屬,每人可減除138,000元。
納稅義務人及其配偶之直系尊親屬,年滿60歲,或無謀生能力,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
納稅義務人之子女未成年,或已成年而因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
納稅義務人及其配偶之同胞兄弟、姊妹未成年,或已成年而因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
納稅義務人之其他親屬或家屬,合於民法第1114條第4款及第1123條第3項之規定,未成年或已成年而因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在中華民國境內確與納稅義務人共同居住且受其扶養者。
※ 配偶或受扶養親屬,應檢附戶籍資料或受扶養者居住地政府機關核發之親屬關係證明書、及該受扶養親屬確實生存並受納稅人扶養之證明,以憑認定。
二、扣除額:
標準扣除額:納稅義務人個人扣除124,000元;與配偶合併申報者扣除248,000元。
列舉扣除額:納稅義務人如不選擇標準扣除額,可選擇列舉扣除額,申報時應附收據正本。
(1) 捐贈:納稅義務人、配偶及申報受扶養親屬對向主管機關登記或立案成立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構或團體之捐贈,可減除金額以不超過綜合所得總額20%為限,但有關國防、勞軍之捐贈、對政府之捐獻及依規定出資贊助維護或修復古蹟、古蹟保存區內建築物及歷史建築之贊助款則不在此限。
(2) 保險費: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之直系親屬的人身保險、勞工保險、國民年金保險、就業保險及軍、公、教保險之保險費,每人每年扣除數額以不超過24,000元為限。但全民健康保險之保險費不受金額限制。
(3) 醫藥及生育費: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之醫藥費及生育費,以付與公立醫院、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院及診所,或經財政部認定其會計紀錄完備正確之醫院為限。但受有保險給付部分,不得扣除。自101年7月6日起,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如因身心失能無力自理生活而需長期照護者,其付與公立醫院、全民健康保險特約或其他合法醫院及診所之醫藥費,得依法列舉扣除。
(4) 災害損失: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遭受不可抗力之災害損失,但已受保險賠償或救濟之部分不得扣除。須附稽徵機關(國稅局所屬分局、稽徵所)當時調查核發的災害損失證明文件。
(5) 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納稅義務人、配偶及申報受扶養親屬購買中華民國境內之自用住宅,向金融機構借款所支付之利息,每年扣除額為當年實際支付利息支出減除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後之餘額,但不得超過30萬元,且以一屋為限。同一申報戶之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應在該地址辦竣戶籍登記,且無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者使用。
(6) 房屋租金支出:納稅義務人、配偶及申報受扶養直系親屬在中華民國境內租屋供自住且非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者,其所支付之租金,每一申報戶每年扣除數額以12萬元為限。但申報有購屋借款利息者,不得扣除。應檢附:
①承租房屋之租賃契約書及支付租金之付款證明影本(如:出租人簽收之收據、自動櫃員機轉帳交易明細表或匯款證明)。
②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直系親屬中實際居住承租地址之一人,於課稅年度於承租地址辦竣戶籍登記或納稅義務人載明承租之房屋於課稅年度內係供自住且非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之切結書等文件。
特別扣除額:
(1) 財產交易損失:納稅義務人、配偶及申報受扶養親屬在前3年度發生之財產交易損失,可檢附有關證明損失之文據申報扣除,但申報扣除之數額,以不超過本年度申報之財產交易所得為限。財產交易所得免稅者,如有交易損失,亦不得申報扣除。
(2)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於金融機構的存款利息、儲蓄性質信託資金的收益(扣繳憑單格式代號為5A者)及87年12月31日以前取得公開發行並上市的緩課記名股票,於轉讓、贈與或作為遺產分配、放棄適用緩課規定或送存集保公司時的營利所得(緩課股票轉讓所得申報憑單格式代號為71M者),合計全年不超過27萬元者,得全數扣除;超過27萬元者,以扣除27萬元為限。但下列項目不包括在內:
①郵政儲金匯兌法規定免稅的存簿儲金利息;
②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及短期票券之利息;
③依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或不動產證券化條例規定分離課稅的受益證券或資產基礎證券利息;
④自99年1月1日起,以上述②、③之有價證券或短期票券從事附條件交易之分離課稅利息所得。
(3)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納稅義務人、配偶及申報受扶養親屬如為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或手冊)者(須檢附影本),或精神衛生法第3條第4款規定之病人(須檢附專科醫生的嚴重病人診斷證明書影本),每人每年扣除207,000元。
(4)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納稅義務人就讀經教育部認可之大專以上院校之子女之教育學費,每人最多扣除25,000元,不足25,000元者,以實際發生數為限。但空中大學、空中專校、五專前3年及已接受政府補助者,不得扣除(須檢附繳費收據或證明文件)。
(5)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納稅義務人申報扶養5歲以下子女,每人每年扣除120,000元,但有備註情形之一者,不得扣除。
(6)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為符合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公告須長期照顧的身心失能者,經檢附相關文件,每人每年扣除120,000元。但有備註情形之一者,不得扣除。
備註:
①經減除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及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後,納稅義務人全年綜合所得稅適用稅率在20%以上,或採本人或配偶之薪資所得或各類所得分開計算稅額之適用稅率在20%以上(選擇股利及盈餘按28%單一稅率分開計稅者亦同)。
②納稅義務人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規定計算之基本所得額超過同條例規定之扣除金額670萬元。
三、 基本生活費差額:
依公告112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202,000元乘以外僑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申報受扶養親屬人數計算之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總額,超過其依所得稅法規定得自綜合所得總額減除之全部免稅額與一般扣除額、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合計金額(即基本生活費比較項目合計數)部分,得自納稅義務人申報的綜合所得總額中減除。
※「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在年度中途離境而不再返臺者,其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及基本生活費,應按當年度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日數占全年日數之比例換算減除。
財政部圖
八、 伙食費免稅金額提高到3千,員工伙食費調高 卻偷減本薪?員工可向國稅局檢舉,國稅局也將進行大查稅
為適度反映物價變動情形,財政部近期修正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88條,將伙食費免列入員工薪資所得額度,由每人每月2,400元調增為3,000元,並自112年1月1日適用,以減輕員工負擔。
財政部表示,優化稅制稅政是長期工作,該部將於兼顧財政收入、租稅公平及稅政簡化等原則下,持續精進,以合理稅制實現所得重分配、以適足稅收健全政府財政,並以暖心服務讓民眾與稅務零距離,達成建構優質賦稅環境、維護租稅公平的目標。
為鼓勵企業加薪,財政部提出調高員工伙食費免稅額,但卻傳出,有不肖公司雖然加了伙食費,卻變相減低本薪,企業若未實質為員工加薪,反調減本薪以「虛增」伙食費免稅額,除了員工可向國稅局檢舉,國稅局也將進行大查稅。
財政部2023年1月1日起,企業主給員工的伙食費上限應從2400元提高至3000元,如果雇主沒有實際加薪,而是將原本部分薪資挪至伙食費,員工的勞退與勞保金提撥也會因此縮減,反而沒有受惠,財政部表示,今年初開始,一般營利事業及執行業務者實際供給膳食或按月定額發給員工伙食代金,每人每月伙食費,包括加班誤餐費,在新臺幣3000元內,免視為員工薪資所得規定,是為了鼓勵雇主適度反映物價,提高對員工伙食費補助,達到加薪之效益,增進員工福利。